为什么中国各界都非常关注足球运动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对足球投入巨资。然而近年来,中国男足在国际比赛中却屡屡失利,屡屡创下最差战绩?
足球作为一项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运动,不仅一直受到中国球迷的关注,在世界各地也有许多顶级赛事。中国各界都非常关心足球运动的发展。不仅中央和地方政府对足球投入巨资,国家社科基金还专门设立了专项项目来研究中国足球产业的发展战略。然而近年来,中国男足在国际比赛中屡战屡败,屡创最差战绩。
2024年10月中国男足排名第92位
2024年10月24日,中国足协召开世界杯预选赛对日比赛反思讲座,总结足协领导作用等5个问题,提出加强领导作用9项具体措施足球协会的。但作为一名金融家和资深足球迷,笔者认为应该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足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找到振兴中国足球产业的解决办法。
一、足球具备发展成为重要产业的基础
为什么中国男足在屡战屡败、形势每况愈下的情况下仍然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这与足球运动的特点密不可分。
1、足球是一项低门槛的团体竞技运动。足球因其门槛低的特点,具备了向群众普及的基础。最合适的组织形式应该是没有进入壁垒、全行业自由竞争的市场形式;
2.足球很容易吸引稳定的球迷群体。足球作为一项团体竞技运动,是一项多人团队运动,注定需要多人的密切配合,对应了多人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足球比赛具有天然的地域特色,很容易拥有一批天然的地域性球迷;足球比赛的结果是偶然的,制造悬念,很容易抓住观众的兴趣。足球的这些区域性团体竞赛特性,使得足球很容易获得稳定的球迷群体,从而形成超高商业价值的基础。
3、足球具有反经济周期的特点。从经济周期角度看,足球是一个反周期行业。足球实际上是城市贫民的一项运动。热爱足球的人群主要是青少年和低收入的城市青年。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城市的低收入年轻人会有更多的时间,需要去足球场呐喊。由于受众群体的特殊性,在经济周期的低谷期有更强烈的市场需求,这一点从“乡村超市”的火爆就可见一斑。
总之,体育运动具有很大的正能量和社会价值,比如努力工作、设计战术、团队合作赢得比赛。由于足球赛事门槛低、竞争力强、偶然性高、具有反周期的特点,是所有体育项目中最容易形成成熟产业的项目。在当前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发展中国足球产业。同时,由于足球项目既大众化又商业化,适合足球发展的组织形式是一个没有行业壁垒的自由竞争市场,而不是一个国家体系开发的“精英”项目。
二、我国足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业者、产品、组织形态三者相互匹配。从产业角度看足球,球员是从业者,比赛是产品,联赛制度是生产的组织形式。
当前我国足球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组织形式与足球项目特点不匹配。
我国体育产业的组织状况存在两个极端。一是在传统体制内。体操、射击等难以在群众中普及的运动项目都在体制内。他们接受国家的培训,费用由国家承担。主要目标是为国争光、选拔人才。训练、比赛等各环节均围绕国家任务实施,不以市场利益为目的;目前,足球、篮球、排球等都组织了职业联赛,走市场化道路。
中国足球是最早走向市场化的项目之一。然而,近年来,中国足球走在制度化和市场化之间的中间地带,利用制度化赋予的垄断权力来获取市场化利益。这是典型的“寻租”。定位不明确造成的巨大“寻租空间”,是中国足球每况愈下、腐败案件频发的根本原因。
中国足协或许是世界足协中权力最大的。中国所有的足球从业者,包括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都受足协管辖,足协对所有比赛的组织、广告、收入分配等拥有最终决定权。中国足协既是规则的制定者,也是规则的执行者,也可以随时修改规则。因此,不受约束的足协很容易凭借体制赋予的垄断权力获取中国足球的商业利益,并导致了以下一系列后果:
既然足协利用其垄断权力谋取市场利益,自然就会牵扯到整个足球圈,特别是足球媒体,让本应承担一定监管责任的媒体成为同谋。
由于整个圈子都是通过垄断力量获取利润,因此圈子的各个环节都会形成行业壁垒,阻止新进入者分享利润。因此,参与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少,国家队的平均年龄也越来越大。
既然整个圈子都可以通过行业壁垒赚钱,与国足的成绩无关,那为什么从业者还在努力为国争光呢?何必费心去搞无利可图的青少年培训和普及呢?
所以,中国足球市场越来越大,但从业者却越来越少,成绩越来越差,底线越来越差。
三、对我国足球产业发展的建议
目前中国足球还远远落后,这说明中国职业足球这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太多的错误。既然很难挽回,为什么不推翻重来呢?即使推倒重来的方式是错误的,又能把中国足球带向多糟糕呢?
中国足球产业重构的核心思路就是将制度权力与市场分离,彻底隔离利用制度权力获取市场利益的渠道。让负责规则的人只管规则,放开市场,让更多的参与者把市场做大。具体建议如下:
(一)重组中国足协职能,回归规则制定者角色。
让中国足协彻底回归体制内机关,成为不参与任何市场经济利益的规则制定者。具体包括但不限于:
中国足球协会负责制定中国足球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重点是足球运动的普及。需要提出足球普及的指标体系和政策方案;
中国足协负责各级国家队的管理,对各级国家队的成绩负责,需要为各级国家队制定任职期间的成绩目标;
中国足协制定职业联赛的基本规则和要求,包括比赛分级规则和场馆设备标准;但不再负责中超联赛和各级职业联赛的组织、运营、招商、运营等工作。仅负责参赛资格、赛制审核、主办方资格审核等;此前中国足协设立的负责赛事业务发展的所有自营公司一律剥离;
中国足协负责制定球员资格和裁判员资格标准,组织评审、培训等,制定球员转会规则。过去中国足协设立的那些参与球员经纪和球员业务开发的自营公司,都应该断绝关系,完全市场化、社会化经营;
目前,中国足协筹集资金的来源和标准多种多样,但需要确保不与市场化相关;
中国足协仅有权向省级足协提出业务推荐;它对人事或财务没有管辖权;它也无权管理省级职业联赛。
(二)重构以开放、包容、普惠为方向的市场化竞争体系。
我国幅员辽阔,但目前以中超联赛为主体的高级别联赛参加者太少,低级别联赛名存实亡,不符合普遍性要求。建议如下:
取消中超联赛,以全国冠军联赛取代。各省足球联赛的冠军有资格参加全国冠军联赛。全国冠军联赛公司由各省足协设立,负责全国冠军联赛的商业发展。
各省足球协会在其管辖范围内组织自己的省甲级联赛和乙级足球联赛。各省甲级联赛的参赛者可以是上一年度地级市级联赛的优胜者。各省级足协自行制定升降级制度,以及业务晋级和利润分配。
建立各省大学、中学分级联赛以及全国大学、中学冠军杯赛。各省联赛冠军均有资格参加全国冠军杯赛。
上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国足球的大众化,将中国足球赛事的重心放在省级联赛上。一是省级联赛主客场成本低,球迷针对性强,商业开发更容易;第二,省级联赛国内联赛组建俱乐部的门槛较低,很容易逐步组建低成本俱乐部。当然,参加全国冠军联赛的门槛会更高。参加全国冠军联赛的同时还要确保省级联赛冠军,需要俱乐部的高额投入;第三,比赛更多,年轻球员的比赛机会更多。与过去相比,只有年轻球员没有机会在中超踢球。
既然中国足协只有失败的教训,没有成功的经验,那还不如让中国足协靠边站,让中国足球彻底市场化,让各省建立自己的联赛独立发展。根据目前各省的经济规模和球迷数量,各省可以走制度化的道路,也可以完全市场化。只要其中一个省份带头,就能带动整个中国足球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足球做得不好的根本原因是产业组织形态定位不明确,游走在体制与市场之间,形成了利用制度力量获取市场化利益的渠道;足协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又是规则制定者,使中国足球产业变成垄断市场,失去市场活力,与普及足球的目标背道而驰。
解决的办法是明确市场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的不同职能。市场监管机构只负责制定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规则并严格执行规则,严肃查处市场监管机构违法参与市场的行为;放开市场,公平自由竞争让更多的市场参与者把市场做大。
李楠
李楠拥有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武汉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数学学士学位。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金融系任教近十年。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经济学、金融计量经济学和宏观资产定价理论与实证研究。目前致力于研究不确定性下的经济政策和投资决策,以及技术创新和无形资产的长期风险、不确定性和估值。与Lars Peter Hansen(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ohn C. Heaton合着文章发表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多次受邀参加上海美国商会论坛、纽约大学上海青年学者论坛、英国华威大学中国发展论坛。在论坛和其他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2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