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球、传球、投篮、在操场上奋力奔跑;跌倒、爬起来、追逐,一路从县比赛、市比赛到全国比赛……12年前,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河镇小学成立了一支校园女足,传播了足球的魅力到偏远的山村; 12年来,200多名留守女孩凭借自己的足球爱好和特长,找到了更多的人生可能。
三河镇小学女子足球队的队员们正在简陋的庭院里练习。
近日,三河镇小学女子足球队入选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孩子”先进事迹名单。记者走进大山,探寻三河镇小学女子足球队的追梦故事……
偏远地区的农村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何丰富选择,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经历,拥有一个充实的童年?
如何教育引导这些孩子,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未来的方向?
如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这些孩子能够得到足够的支持,走上自己想要走的路?
12年来,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河镇小学着力发展农村女子足球,让200多名留守女孩找到了自己的爱好、特长,甚至未来的发展方向。截至目前,三河镇小学已有80余名学生凭借足球天赋选拔到重庆知名学校深造,21名毕业生凭借体育天赋考入理想大学。
峰坝交错,沟壑纵横,高山阻挡不了梦想的光芒,也挡不住前进的脚步。村里的姑娘们纷纷跌倒又爬起来。他们脚下踢着足球,从这里冲出了山。
队员们正在比赛。以上图片均由三河镇小学提供
一群不怕苦的女孩
“大多数孩子都不怎么说话,他们只是被训练得听话,从不觉得累。”
三河镇小学发展校园足球,既是深思熟虑的决定,也是基于现实的选择。
2012年9月,当孙晓明调任三河镇小学担任校长时,他的内心其实有很大的落差。与之前的学校相比,三河镇小学地处偏远,交通较差,规模较小,硬件条件相对落后。更让他担心的是:“6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谁来照顾?”
在当时的农村,“辍学——打工——结婚生子——打工”的循环是很多女孩的人生轨迹。如何打破这种循环,让更多的孩子更主动地掌握自己的命运,是摆在基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孙晓明是一个愿意探索的人,但现实并没有给他留下太多探索的空间。 “在学科教育上,农村明显不如城市;在音乐、体育、艺术教育上,体育的硬件门槛较低;在各项体育项目中,三大体育项目受众广泛,这可能是一个方向。经过缜密思考和科学判断,校园女足最终被纳入三河镇小学特色教育范畴。
2013年3月,三河镇小学第一支女子足球队成立。仅四、五年级的20名队员中,就有18名是留守儿童。 “县教育局专门批了一笔资金,我们给孩子们购买了一批橡皮球,每个20元。”孙晓明说,“周末、节假日孩子们有地方可去,很多家长也出去工作,更有安全感。”
就这样,三河镇小学的水泥操场上,出现了一群穿着胶鞋、打着皮球的体育人物。 “大多数孩子话不多,只是听话、接受训练,从不觉得累。”孙晓明说道。
正当大家以为自己的汗水会得到回报的时候,2014年石柱县中小学生足球联赛的最后一名却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孙晓明还记得,孩子们回到县城时,坐在车上,垂头丧气地随着车子摇晃着。 “虽然组建战队的初衷不仅仅是为了取得成绩、争夺排名,但努力似乎并没有什么结果。”
回到学校后,队员们说话少了,反而花更多的时间积极练习。 2015年,三河镇小学女足获得石柱县第一名、渝东南第二名,并在重庆总决赛中以5:2的比分夺得冠军。 “2015年重庆市校园足球联赛市级总决赛小学女生冠军”的奖杯如今摆放在三河镇小学足球展示馆门口最醒目的位置。然而,今天的展厅里已经摆满了各种奖杯和证书。
2015年的这场比赛,拉开了三河镇小学女子足球队乘风破浪的征程。截至2018年8月孙晓明离开学校时,球队已获得市级以上奖杯29次。如今,这个数字已增至49倍。
更专业的团队
“追求专业,为孩子创造更多机会。”
七月炎热,但重庆并未变冷。
一大早,三河镇小学刮风的足球场上正在进行训练。参加者是今年9月开学后即将进入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团队成员。高大的秦芙蓉在一群学生中格外显眼。
2004年出生的秦芙蓉是三河镇小学女足第一批队员。当年,秦芙蓉凭借自己的足球特长,得以进入重庆市重点初中就读,并于2023年以国家一级运动员的身份考入东华大学。
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寒暑假回到母校参加初中生的培训,已经成为包括秦芙蓉在内的很多毕业生的惯例。在她看来,这10年来,母校女足变得越来越“专业”。
专业化主要体现在教练和训练形式的变化上。
2013年球队刚组建时,学校4名体育老师中只有1人有体育背景,并非足球专业。由于无法招揽专业人才,学校只能聘请专业教练在周末组织训练。 “现在队里有专业的足球教练,训练也更加系统,六年级的孩子能比我当时踢得好得多。”这是秦芙蓉给出的评价。
作为秦芙蓉的专业教练之一,陈工于2019年9月加盟三河镇小学。在他看来,这几年,依靠系统的基础训练和扎实的比赛实践,孩子们的一些足球“技能”正在向足球转化。 “技能”和“能够以职业运动员的角度真正参与这项运动”。 。”陈宫说道。
专业性还体现在球员的选择和背后家人的支持上。
孙晓明的手机里有很多年前孩子们练习足球的老照片:女孩们在低矮的土墙旁、在狭小的房间里、在湿滑的露台上练习带球、传球、撞球。泥地、田埂、昏暗的灯光、绚丽的夕阳,丰富的元素构成了练球的环境,非常感人。
“如果说有些女孩最初参加这个团队只是为了兴趣爱好或者发展特长,那么随着团队成绩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孩子和家长看到了另一条升学之路。”三河镇小学现任校长马建伟表示,近年来,一些周边区县甚至主城区的家庭将低年级孩子送入学校,从小参加系统培训。 “这些孩子专注、有决心,并且有很大的潜力。”
此外,秦芙蓉等毕业生对改扩建的专业硬件设施感到羡慕。先是8人制足球场,然后是5人制风雨足球场,再后来是从隔壁中学借来的11人制标准足球场。硬件条件不断升级,培训专业性不断提高。
“作为一所乡村小学,我们一直面临着很多困难。但我们对专业的长期追求,为孩子们创造了更多的机会。”马建伟说。
值得期待的旅程
“通过足球,孩子们找到了努力、前进的方向。”
对于一名小学球员来说,马建伟所说的机会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有更多的升学机会。事实上,足球给他们带来的改变远不止于此。
2023年10月29日,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机构主办的风暴追逐联赛第二届全国总决赛在福建厦门举行。三河镇小学女子足球队以全胜战绩夺得冠军,并被评为最佳射手、最佳射手。最佳守门员和最佳教练。
从县比赛到市比赛再到全国比赛,每场比赛固然令人难忘,但对于来自大山的孩子来说,走出大山、看到广阔天地的经历更加难忘。
即将进入重庆市重点中学南平中学的项玉霞担任当时球队的队长。 “来厦门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贝壳。”她回忆说,当队友们赶到海边玩水时,她走在岸边,捡到了很多贝壳。
对于向玉霞的队友、追风联赛最佳射手王若兰来说,足球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作为获得最佳射手的奖励,她受邀前往德国观看今年7月的欧洲杯决赛。 “你知道一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吗?” “你知道颁奖典礼上粉丝们有多兴奋吗?”……一连串激动的反问,仿佛她还坐在体育场里,感受着数万人的欢呼声。
还有8岁的秦玉轩,刚从县小学转学到三河镇小学。远离父母独立生活一个多月,她学会了自己洗袜子、刷鞋,学会了和队友分享冰淇淋;
还有、还有……
当每个女孩抬起晒黑的脸,带着腼腆的微笑讲述自己和足球的故事时,心里都充满了满足和自信。 “通过足球,孩子们找到了努力、前进的方向。”孙晓明说道。
2017年,三河镇小学女子足球队荣获“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特等奖。获奖感言是:即使没有父母陪伴,心中依然有爱、有幸福、有梦想。你坚信,只要心中有阳光,脚下就有力量。
阳光指引方向,力量驱动步伐。从校长,到教练,再到姑娘们,大山大山也阻挡不了那些努力的人。怀揣足球梦想的山里姑娘正奔向远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7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