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如何缓解职场痛苦?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解析工作倦怠与价值感缺失

    采访与写作 |芝士咸鱼

    十点人物传原著

    你是否常常思考:每天上班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的工作越来越痛苦?

    《中国职场焦虑调查报告》显示,高达64.57%的普通员工在工作中存在“浪费感”,35.54%的白领对工作感到厌倦。长时间在压力下工作,对人的身心影响很大。

    既然工作让人这么累,我们能不工作吗?

    如果你必须工作,你怎样才能缓解痛苦的感觉呢?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梁永安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他经历了下乡、恢复高考。 20世纪70年代进入复旦大学文学专业,现为比较文学硕士生导师。在与毕业生的交流中,他发现不稳定的生活环境、职场竞争过度、工作中缺乏个人价值等都会让年轻人普遍感到工作艰难,因此关注到了这个话题。

    农村70后最苦的生活方式_农村生活的苦与乐_农村的生活方式

    梁永安开设了“工作之痛”课程。他认为,虽然996、内卷化、35岁职场焦虑等现象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但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劳动,而劳动是人类存在历史上最重要的事情。永恒讨论的话题。

    月初,《十点》联系梁永安教授,谈论“工作”这个与所有劳动者息息相关的话题,工作痛苦的起源和形式,以及让工作少痛苦的可能性。

    工作为什么辛苦?

    年轻人不怕苦,就怕不值钱

    我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一名老师。我出生于1954年,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下过农村。 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在复旦大学学习文学,后留校任教,主攻比较文学。

    从文学的角度看待“作品”并不罕见。 19世纪以来,许多文学作品都密切关注工作中的工人。在狄更斯的小说中,他经常写孤儿院里的穷人被迫做童工的故事。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也写过《推销员之死》,讲述的是人类的劳动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追求与幻灭。

    农村70后最苦的生活方式_农村生活的苦与乐_农村的生活方式

    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劳动。劳动能否获得其应有的价值,人在其中是否会被异化,成为一个大问题。现代社会是一个分工社会。每个人做的事都不一样,得到的好处和社会认可度也有很大差异。然而,我们追求的社会正义和平等也体现在劳动场景中。

    关注“工作之痛”这个话题,与我校每年毕业生的经历有关。毕业生进入社会后普遍感到很困难,其中涉及到很多复杂的问题。比如,前几年,外地学生来到上海,需要解决户籍问题。为了安定下来,很多人首先要找雇主安定下来。该雇主很可能完全归其所有。不喜欢它。能这样入驻的热门单位,同一个职位会有很多人竞争,有时根本挤不进去。

    有些人只能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一两年后就换工作。换工作后,他们需要一个适应期。找到合适的职位和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不容易。毕业几年后,逐渐有了专业积累和工作经验,他们就会变得成熟一点,缺乏刚毕业的年轻人的干劲和朝气。

    工作对男性和女性的压力不同。我遇到过很努力工作的女孩,她们总是被提醒“女人进入社会后,发展空间比男孩小得多”、“如果你不努力,你就做不到”、“如果你不努力,你就没有自己的位置”...

    这些女性从小学起就开始刻苦学习,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当你进入职场后,你会发现很多女性确实有能力,但是她们的晋升空间却很小。当他们到达公司管理层时,大多数都是男性。社会也会给女性带来工作之外的很大压力,包括生活、组建家庭、生育等问题。

    很多女性努力工作到最后,都会产生疑问:我的价值感在哪里?

    农村的生活方式_农村生活的苦与乐_农村70后最苦的生活方式

    男性也会感受到工作的压力。如果他在学校成绩优秀,毕业后要获得社会价值和社会认可,将是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如果性格强势,上下级关系就处理不好。好吧,如果他没有个性,他又会变得平庸。

    男人面临的更多的是理想与物质的冲突。如果他身无分文,他的价值焦虑就会很大。

    我有一个男学生,本科主修工程,研究生学习比较文学。他喜欢写作。他最大的焦虑是:这辈子能写出被文坛和社会认可的东西吗?但这是未知的。

    如果他按照市场来写,他会感觉不舒服。如果他坚持自己的写作风格,他会感到很困惑。于是,他不得不一边参加公务员考试,一边工作一边写作。当他成为公务员后,因为无法忍受体制内频繁应酬、喝酒的现象,逐渐被边缘化。

    农村生活的苦与乐_农村的生活方式_农村70后最苦的生活方式

    电视剧《迷生》截图

    我还认识了一个女学生。研究生毕业后,她可以选择公务员,但她决定不去,去了南方一家知名传媒公司。我们在电梯里见面了。我问她为什么选择这条路,她说:“因为你。”我说过,人这一生应该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我很感动。

    前年她在第一线报道武汉疫情,她的文章非常好。她在工作上肯定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她需要面对写作、采访、研究、选题等很多职业挣扎,很痛苦,但她觉得很有价值。

    人们很容易感到自己的价值感空虚。为什么你必须努力工作?许多年轻人并不害怕苦难。如果苦难是痛苦的,关键是要有价值观。不管身体有多辛苦,只要心里觉得值得就足够了。

    这个“值”不仅体现在金钱上,还体现在她心里喜欢。

    人不怕苦,就怕空虚。当今年轻人面临的主要“工作痛”来自于精神方面。

    农村生活的苦与乐_农村70后最苦的生活方式_农村的生活方式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

    农村70后最苦的生活方式_农村生活的苦与乐_农村的生活方式

    年轻人勇往直前,但付出的代价太高

    从大约十三、四年前开始,年轻人普遍因为工作而感到沮丧。物质发展十分明显。在全球化进程中,年轻人向往的生活与现在的生活存在很大差距。

    每一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苦难,但这种苦难又不同。 90后的父母一代是农业社会的最后一代。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三四代人正处于从农业文化向现代文化过渡的过渡阶段。这是一项伟大的创造,但难度极大,而且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文明建设存在诸多空白,亟需“掏空”精神。

    梁启超在一百多年前写过一篇文章《过渡时代论》,讲的是这样的情况:中国几千年来一直生活在过去的格局中,突然面临世界大潮的来临,社会不得不改变。已离开此岸,彼岸还很远。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非常激情的时代。 20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面对改革开放,对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的向往,是相对刚性和具体的。人在前进的时候,只需要努力就可以了。需要的是热情和学习能力。

    农村的生活方式_农村生活的苦与乐_农村70后最苦的生活方式

    电影《二十四城记》

    那时,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宏伟愿景相结合,个人具有很大的宏观视野。人虽然只是个体,但他可以将自己置于宏观过程中,亲自体验。当时的诗歌以及各种文学和电影语言都具有这种品质。

    到了90年代中期,市场经济改革激活了很大的活力,很多人选择到海外创业。最重要的是推动一大批有专业知识和文化积累的人尝试市场化。这时候,人们努力的背后,也有非常宏伟的梦想在支撑着他们。

    为什么80年代的年轻人更加追求理想?那时候,人们拥有自行车就已经很幸福了,物质要求也不是很高;家家户户都有了家用电器,开始向往冰箱、洗衣机、电视等。物质条件在不断变化,但仍然是基本生活。

    农村的生活方式_农村70后最苦的生活方式_农村生活的苦与乐

    农村的生活方式_农村生活的苦与乐_农村70后最苦的生活方式

    20世纪80、90年代,中产阶级化的压力不大,社会普遍处于欠发达的环境。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化在发展,消费主义也在发展。

    渐渐地,房子、汽车也加入到了一个人的生活理念中。加入进来之后,现在的年轻人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付出的代价也非常高。

    随着基本生活的实现,人们的社会处境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他必须强迫自己走向这种新现实主义。然后,中产阶级化的压力就来了。

    社会中产化之后,作为一个具体的人,当生活延伸到买房的时候,压力突然变大了。在西方国家拥有住房的平均年龄是35岁,但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人们租房的意愿较低。在农村,曾经有“几个儿子盖几栋房子”的传统观念。中国年轻人是世界上拥有第一套住房最年轻的人,平均年龄25岁,比西方早十年。

    此时,所有资源都在走向绅士化,但还不是全面的绅士化。真正的高档化是新生活方式的建立。例如,国际旅行、音乐、电影、文学、阅读、各种社交互动以及公共空间中的各种文化成分在消费结构中非常重要。

    农村的生活方式_农村生活的苦与乐_农村70后最苦的生活方式

    电视剧《我们成为野兽吧》剧照

    只有实现了资源的高档化,人们的精神发展空间、艺术发展空间、新生活方式的空间就会被压缩,生活就像“压缩饼干”一样。整个生活的焦虑都集中在物质上,人的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进程。他要赚很多钱,找到一份好工作,找到一份高薪工作。为了解决这些焦虑,爱情和生存空间也被压抑。

    人们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做出选择。你不能自由地“多做或少做”。主流价值观还是希望你先有一份好工作,然后结婚成家。社会环境压力很大,你只能在别人的流水线上打工,争取更高的工资。

    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什么?是你的创造力,很难实现你向往的生活。你只能实现老板的理想。

    农村生活的苦与乐_农村70后最苦的生活方式_农村的生活方式

    996及复卷价格:

    空闲时间的损失给所有人带来了损失

    小时候,我很喜欢看童话《匹诺曹》。匹诺曹被骗到一个岛上,变成了一头驴,整天劳作并被奴役。对于今天的企业来说也是如此。如果连员工的基本生活都不尊重,随意利用他们的时间,就等于把人变成了驴。

    人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人,而且是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的“人”。

    如果现在的年轻人仅仅因为赚的钱少而感到痛苦,那就太肤浅了。他们的空闲时间在哪里?在他们加班的时间里,在原来的8小时之外,你可以去逛书店,和朋友出去玩。聚会和精神需求原本应该在工作之外及时进行。

    农村的生活方式_农村70后最苦的生活方式_农村生活的苦与乐

    现在的年轻人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你向往的生活已经过去了。你可以看到它活着,但你无法参与。我们想要逃离当下,但却被它压垮了。

    我们今天这一代人有如此好的营养和如此多的可能性,但生活的现实却如此狭窄。这种疲惫的生活状态与我们生活的时代是如此的不相符。

    为什么你以前加班少? 20世纪80年代,当国有企业在劳动力中占主导地位时,国有企业有严格的考勤制度。市场化后,私营企业雇用了更多的劳动力,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但与此同时,市场压力下的资本逻辑也会出现。企业不仅要与中国市场竞争,还要与全球市场竞争。工作效率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理论上,如果一个创业者也是一个探索者和学习者,他仍然可以在市场上立足,而不需要996。现实往往无法实现,我们必须依靠劳动量的叠加来降低员工的薪酬单位时间内变相,形成所谓的996或对合。

    农村的生活方式_农村生活的苦与乐_农村70后最苦的生活方式

    工人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大规模的996。之前我在工厂工作过两年,严格遵守上下班时间。如果工作时间较长,一般是两班倒或三班倒,比较合理。我们今天的996可能更适合两班制。改成两个8小时轮班,或者两个6小时轮班会更合理。

    农村的生活方式_农村生活的苦与乐_农村70后最苦的生活方式

    996 年轻人最大的损失就是空闲时间。马克思曾在1844年的《经济和哲学手稿》中强调,人最宝贵的资产是空闲时间。

    自由时间是指一个人可以控制的时间。马克思认为,真正的人才是在空闲时间中形成的。生活中需要空闲时间来建立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果全国禁止加班,工作时间限制在八小时,社会面貌将发生巨大变化。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 1959年,纽约突然停电。原本忙碌的人们不再忙碌,外面也没有了娱乐和消遣。每个人都呆在家里。这一天,因为有一个安静的地方,出生率大大增加。有心情。因此,自由时间的丧失是一种综合性的伤害,甚至延伸到亲密关系、低生育率等各个方面。

    我们今天的年轻人就像卡夫卡的《变形记》。人们似乎必须工作。一旦它们不能工作,它们就失去了价值,变成了甲虫。

    农村70后最苦的生活方式_农村生活的苦与乐_农村的生活方式

    作家弗朗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

    休闲并不是无能或无价值的表现。青年代表国家的未来。年轻人的生活质量低下,会影响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性格也会高度同质化。

    一个人不可能有很多情感梯度,与世隔绝,心智、精神、情感发展很差。我们只能比较彼此的收入、房子、汽车,仅此而已。

    农村生活的苦与乐_农村的生活方式_农村70后最苦的生活方式

    996最​​大的影响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个人未来,更大的层面上,整个国家的一代人可能会变得不宽容、心胸狭隘。什么是狭窄?它只是脆弱,无法接受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多样性意味着与自己不同。如果只有同一性,多样性就意味着否定自己,会导致强烈的自我保护,从而拒绝世界的多样性。这留下了太多的问题。

    我们的社会还不够发达。我们刚刚摆脱温饱,城市化也处于发展阶段。因此,青少年面临的困难也有很大的历史因素。

    农村70后最苦的生活方式_农村生活的苦与乐_农村的生活方式

    不努力工作的可能性:

    个人可以做什么来缓解疼痛?

    有人问,工作这么辛苦,我们能不工作吗?

    不工作是不可能的。工作就是劳动,它有多种形式。即使你不在某个公司工作,但你在做创造性的事情,那仍然是工作。

    现代社会是一个交换体系。你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收入,然后用它来购买其他商品和服务。

    历史上只有贵族不干活。那是一个地位社会,人与人之间自然是不平等的。一旦你意识到现代社会是平等的,你就必须工作。

    农村的生活方式_农村70后最苦的生活方式_农村生活的苦与乐

    电视剧《迷生》剧照

    哲学家罗素说,人性有四种欲望:占有欲、竞争欲、虚荣心和权力欲。工作就像一个平台。当人们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愿望投入其中时,就会产生很大的推动力。总的来说,人的一生更大程度上是活在精神世界里的,工作本身就给我们带来了自我价值感。

    我认为这个社会分为三类人。一种时代的火车头,时代的引领者,有动力去做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情。另一种是坐在马车上整天抱怨,放大自己的欲望。

    还有一种人,属于火车的车轮,愿意被机车带走。轮子也承受一定的重量。他没有机车那么强大的力量,但他愿意跟着走,只是希望过上好日子,通过劳动赚取自己的生活。这类人占大多数。

    社会生活中有很多人渴望稳定。每一代的学生都在寻找工作。有些人只是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过上自己的小日子。

    有些人会把生活当成一个程序,可以期望每天在办公室呆上一年,降低风险,达到安全。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会缺乏冒险精神。社会发展充满风险,风险中蕴含着许多机遇和成长空间。

    农村生活的苦与乐_农村70后最苦的生活方式_农村的生活方式

    我也提倡大家都应该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这一点非常重要。什么是好工作?这是一项充满活力、能在时代中永葆青春的工作。人不是机器。工作的质量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只有当你对工作充满热情时,你才能发挥创造力。

    有一些东西你一开始不喜欢,但是当你投入其中后,你发现它有很大的创作空间,然后你就爱上它了。这也是专业化的过程。

    人对某事物的热爱应该从小就建​​立起来。如果你喜欢文学,一些文学方面的书籍和作品会给你很大的支持。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再读一遍,它会成为你的依靠。如果你喜欢捏彩泥,如果你特别心烦意乱,拿出来捏一捏,就能释放你的情绪。魏晋时期,嵇康心情不爽就会打铁,浑身大汗。这也是一种解脱。

    归根结底,人们必须找到建设性的自我支撑,这样在困难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痛苦中有一种建设性的自我建构和自我缓解,这样就有可持续性。

    无论你在哪个领域,你都必须不断努力并富有成效。即使最后你不是特别成功,但在这个过程中,你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这也是好的。一个真正有前途的年轻人,并不是获得社会的认可,也不是获得财富,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享受人生的过程,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在云南农村干活的时候,在山坡上种过南瓜。它长出了一个小花蕾,伸出了一根藤蔓。藤蔓必须长得很长才能开出黄色的花朵。黄色的花朵越开越大。花谢了,绿花又长出来了。小点,小南瓜出来了,再长一两个月,最后长成一个大南瓜。

    年轻人如果想结出“大南瓜”,正好花期,可能就得爬上一根大藤蔓。爬藤非常孤独,看不到花和果。你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你内心的渴望。前方的绽放并非不可避免,结果也并非不可避免。但很多人都过不了这一关。

    点击“寻找”,祝您在工作中找到价值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1269.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