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苏州健康城市建设成就:从全国首个健康城市到国际健康城市典范

    早在上世纪末,苏州就启动了健康城市建设,成为全国爱国会向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的第一个城市。这也是全国第一个将健康城市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的城市。 。

    经过二十多年的培育,现代苏州人和苏州这座城市越来越健康——从1999年到2022年底,人均预期寿命从77.32岁提高到83.03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全国领先,健康城市指数逐年提高。

    苏州荣获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健康城市联盟“杰出健康城市奖”、“健康城市建设先锋奖”等35项国际健康城市奖项,成为国家健康城市示范和典范。

    科学规划 健康优先

    健康是基础,是深思熟虑的郑重承诺

    苏州生活指南_苏州 生活方式_苏州生活知乎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健康是“1”,其他一切都是“0”。

    早在2001年,“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就被写入苏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并确定为苏州市的战略发展目标。 2021年,苏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健康中国模范城市的目标。党委、政府高层推动,为健康苏州建设提供坚强领导。

    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来,苏州先后出台了《健康苏州2030规划纲要》《关于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打造健康中国模范城市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完善健康苏州建设顶层设计,成立健康苏州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各项工作。

    为不断丰富健康优先发展要素,苏州各级政府每年设立一批与健康密切相关的民生实事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更加注重预防,将健康融入各项政策。全市医疗卫生投入持续增长,保障建设健康苏州目标任务有效落实。

    优质健康服务供给

    苏州生活指南_苏州生活知乎_苏州 生活方式

    健康就是力量,身体一天比一天强健。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

    为推动卫生服务能力升级,苏州加快建立全专科服务体系,推动卫生资源完善、拓展和均衡配置。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苏州医院获批苏州首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市老年医院成功挂牌,市康复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成开业,市妇幼保健院、市医院总医院、市转化医学中心、上海瑞金医院太仓分院等项目也在加快推进。目前,全市有三级医院28家,其中三级医院14家,三级中医医院4家,实现全市三级医院全覆盖,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全市设有2个国家医学重点学科、25个临床重点专科(含中医及建设单位)。

    苏州围绕全市疾病谱和市民“不病、少病、晚病”的核心健康诉求,构建“无病防患”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新格局,对急病有反应,对慢病精准”。一年来,苏州在这方面成绩斐然——被批准为国家首批医疗应急重点城市、国家首批婴幼儿保健示范城市、被纳入国家儿童保护中心。友好城市建设名录。苏州是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之一,多个社区和机构荣获国家级示范。

    医、教、研、产一体化发展

    健康是活力,是创新的沃土。

    将生物医药产业视为“第一产业”的苏州,是健康产业发展的高地。

    目前,苏州拥有生物医药企业4200多家,其中规管企业700多家,上市企业3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家。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集群拥有生物医学检测技术、重大疾病共性机制、免疫与炎症、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中心,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集群已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近年来,苏州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南京大学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等一流医学院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系统医学研究院,生物样本库(国家基因库苏州银行)、南京医科大学、苏州大学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医疗、产业、教育平台,大力加强高层次健康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优化人才生态。

    2023年,苏州医学教研产创新中心正式成立,推动三级医院建立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鼓励本地企业优先开展药物器械临床试验,定期组织对接合作交流会在此基础上,努力打通产品进入医院的“最后阶段”。一公里”。全市现有国家级科研院所16个、国家级重点平台20个、具有临床试验能力的机构22个、165个专业。

    协作全面丰富

    苏州生活知乎_苏州 生活方式_苏州生活指南

    健康是同心,是充满大街小巷的温度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影响健康的因素中,生物因素占15%,环境影响占17%,行为和生活方式占60%,而医疗服务仅占8%。

    建设健康苏州不仅需要医疗卫生服务的“小药方”,更需要社会整体联动的“大药方”。如今,健康促进和保障服务已融入大街小巷,形成健康同心圆。

    教育部门积极推进健康学校建设;体育部门主动打造“10分钟运动休闲生活圈”,健身步道总里程达到5000公里以上。城管部门运用智能化手段,推进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分类管理。水务部门主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行动计划。残联、住建等部门积极推动无障碍城市建设,公安、卫生等部门联合实施道路交通安全工程,荣获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最佳实践奖;妇联牵头建设公共场所母乳喂养室601个,市级儿童友好社区35个;医保部门推行“先诊治、后付费”;市场监管部门正在重点实施全市食品安全综合治理“组合拳”。

    积极践行共建共享

    健康是未来,是你我可以期盼的祝福。

    健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是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追求。健康苏州建设,不仅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也有市民自觉提高健康水平的主动性。

    目前,我市已建成市级以上健康场所2000多个,各项健康指标明显优于全市整体水平。民政、共青团、卫生等部门也利用公益项目,引导社会组织通过开展公益创投、公益采购等活动参与健康城市建设。

    如今的苏州,“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全民健身、国民健康成为每个人的积极追求。公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0.48%,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下降至20.62%。全市95%以上的社区(村)建有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累计超过5000个小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3274.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