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林业专业研究生和专家正在进行桂花新品种选育研究。摄影:Shibufa/光明影业
福建省福安市站西坑村大学生陈青(左)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新华社
理财知识介绍、理财工具、常见理财骗局……本学期,一堂理财公开课与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的同学们见面。 “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管理自己的钱,我希望通过理财课,教会学生更合理地规划各种支出,避免在投资上犯错误。”老师说。
“走出校园后的‘第一课’就是接受社会的‘殴打’!”这是一些毕业生的抱怨。面对日益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不少从“象牙塔”走出来的大学生直言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有的人在求职中遭遇困境,是因为不知道劳动合同中应防范哪些陷阱,如果合同被破坏,不知道如何维权;有的选择在大城市定居,却发现“租房平台和房东都充满陷阱”;有的赚到了第一笔工资,却一不小心踏入了“消费贷”等金融、金融、消费陷阱……
就业季期间,“大学生确实需要这门课”的网络话题悄然成为各社交平台的热搜话题。面对大学生迈入社会“第一步”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风险,一些高校尝试开设爱情课程、普通法律课程、金融素养课程、健康素养课程等社会素养课程。这样的课程能否缓解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初的困惑”?记者进行了采访。
1、从“家长宝贝”到“社会人”,课程火爆凸显求知欲
“每天都有几节课,周六周日全日制。” 2008年,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静开设了《婚姻家庭法》课程,这门课程比她想象的更受欢迎。她说,由于今年选修课数量已满,课程分两个校区分三个班进行,每个班有200多名学生。
“婚姻不是一张证书那么简单,大学里需要有一门课程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关系。”张静分析,该课程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近年来学生对婚姻知识的需求旺盛。 “课程内容越来越多地涵盖传统的婚姻文化以及家庭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法律知识,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这门课非常难考,需要网速和手速,我很幸运能考到。”该校城乡规划专业2020级学生颜月琳觉得“值得”的又一门热门社会知识课是该校何尊教授主讲的通选课《爱情婚姻经济学》法学和经济学。
记者注意到,这门课程“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分析恋爱婚姻中的各种行为”,用经济理性分析“捶打”能否带来幸福,可以说直击学生的“痛处” ' 的需要。课程不仅向青年学子指出爱情之路在于“先选择好自己的爱情,再好好爱自己的选择”,还重点探讨了“天价彩礼的根源”、“结婚的行为预示着什么样的信号”、“养育孩子的原因”、“越来越贵”、“婚姻制度如何演变”、“好的婚姻形式是如何产生的”等诸多实际问题由外向内分析在里面,以简单易懂的方式。
何尊设定本课程的能力目标是初步掌握爱情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包括爱情的成本与收益分析、婚姻制度的社会演化、交易成本经济学和家庭分工等,以完善过程。的爱情和婚姻。做出理性行为决策的能力。 “开设这门课程不仅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分析爱情、婚姻、家庭中的行为选择,而且学会用经济学独特的分析视角来阐释人生的智慧。人类行为,为建设美好生活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马路亭表示,社会素养课程在高校的受欢迎,体现了大学生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渴望全面发展的心态。 “入学前,他们是孩子,是父母的宝贝;出校后,他们是人才,是国家的栋梁。大学是学生从‘家庭人’向社会人转变的中间转换器。毕业后,学生走向社会,不仅要能够养活自己,履行家庭和社会责任,还取决于大学对学生的专业培养和综合素养培养,而这类课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2.从生活技能到“避坑”技能,课程目标是“育人全人”
“证据如何影响法官认定的事实?比如你借了钱,可能明明借了,但没有有效证据,可能会被视为没有借;如果有虚假证据,可能会被视为没有借过。”证据确凿但无法质证,即使你明明没有借用,也可能会被视为“借用”。”在华北电力大学王学勉教授的《生活中的纠纷与解决》课堂上,王教授用正面和反面的例子来“挑战”大家的固有认知。 “这节课对指导实践很有帮助,很多学生开始意识到‘证据是如此重要’,并逐渐养成了保留购物小票、发票、出租车票的习惯。”
“生活中纠纷无处不在,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有些人因为找不到合理的处理方式,最终让一件小事变得不可收拾,甚至酿成悲剧。” ”作为首届国家级高素质MOOC导师王雪眠阐述了开设课程的理由。
“很多大学生非常重视专业能力,但他们不仅要靠专业知识才能在社会生存,还需要掌握很多基本技能,包括法律知识。”王雪棉说:“比如你买了一本电子书,你就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经版权人许可在网上上传内容是否构成侵权?撰写学术论文时如何避免抄袭和学术不端行为?大多数学生都会遇到这些问题,却不知道这些问题可能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相反,当他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时,他们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类似的课程还有很多。四川大学开设的《财富的理性本质——大学生金融素养教育》课程从学生个人成长、商业文明进步以及二者互动发展的角度,引导大学生认识金钱的时间价值和风险。 。了解金钱的社会价值和局限性,了解财富的理性本质和变化,提高学生的金融素养。
南京大学通识课程《大学生形象与礼仪》帮助学生了解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大方有礼貌,“让自己成熟的人生阶段更加完美”。
向厨师学习烹饪、向学校学习医疗急救、养花、美发技能……每周三至周六,北师大校园内将按时举办各类劳动实践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和创造。培育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我认为这类课程意义重大,是对学生‘全人’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近年来实施大规模培训的初衷。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全人’培养的阶段。”大众化,不再是‘精英教育’,‘全人教育’非常重要。”北京理工大学教务部教研室主任刘源介绍,学校开设了法律、金融、健康素养课程。近年来“频教常更新”,给学生更多选择。 。
三、从新讲座到新形式,素养培养“细心、创新”
即使是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在这门课程中也经历过“法官瘾”。
2021-2022学年春季学期,清华大学公共选修课“法学基础”的考核不再采用期末笔试或“论文”。教学团队集体研讨,精选了昆山反杀人案、泸州遗赠案等多个国内外法律热点和经典案例,要求选课的学生学习上述内容。司法案件以分组、判决为依据,并采用“课堂”、“展示+书面报告”的形式完成考核。
“这个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阅读法律文献的能力,让学生对法律实践有初步的了解,而且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案例背后的法律原理,以例促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程负责人介绍,该课程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基础,提供丰富的法律素材,引导学生学习经典法律著作,掌握法律的丰富细节。
在理工学院很难找到教授社会素养课程的老师。华北电力大学利用MOOC与其他学校互认学分,共享优质资源;为避免“赚学分”、“课时破解”,长沙大学普通法学课程引导学生拍摄情景剧、翻转课堂、情景教学,实现“三通三融合”,提高教学效果……政治教育、社团活动、同伴交流活动、就业指导等社会素养教育范围不断扩大。
王雪棉表示,社会素养课程因其两大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 “第一是系统性,一门选修课一般至少需要16个小时的教学,如何介绍、扩展、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必须设计一个整体结构,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系统性的;第二是知识的准确性,学生自学往往是通过网上检索,信息碎片化,而专业老师的教学可以避免这些弊端。”
王雪勉认为,向非专业学生教授专业选修课或社会素养课程,实际上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课程内容要不断更新,以跟随社会变化;其次,要准确定位学生需求,分析受众。群体不能以眉毛和胡须来划分;第三,要精心策划,讲究讲述的角度和技巧。 “例如,在谈论版权问题时,如果课程名称为‘版权法’,学生可能会觉得很遥远,但如果改为‘论文中的版权’,就会突然变得很近;在谈论时“关于纠纷,不能选择专业课上的疑难案例,二是不能太难,三是要有代表性、频繁性。”王学勉告诉记者,近年来,他的课上经常会讲新的话题。和法律问题网络上的民法典等也逐渐纳入课程内容。 。
“高等教育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这种专业能力包括继续学习的能力、思维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除了结构化的课程设置除了为学生配备专业知识和能力外,如何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素养需求?学校也要统筹考虑、有全局观。”马路亭表示,可以开设选修课。对于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内容,例如心理学和金融知识,但如果广泛提供每个类别,就会导致课程流失。 “俗”,“学校还可以采取更多的讲座、沙龙等形式,既向学生传递知识,又丰富校园生活。” (记者周士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2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