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健康是指一个人处于良好的身体、心理和社交状态。健康包括两个方面。
“健康中国2030”规划
亚健康高危人群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近半个世纪的研究成果,将“健康”定义为“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完整的身体、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 中国有160-1.7亿高血压患者
• 超过1亿人患有高脂血症
• 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9240万
• 7000万至2亿人超重或肥胖
• 1.6亿人患有血脂异常
• 大约 1.2 亿人患有脂肪肝疾病
• 平均每30 秒就有一人患上癌症!
• 平均每30 秒就有一人患上糖尿病!
• 平均每30秒,至少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目前,我国主流城市亚健康白领比例高达76%,近60%的白领过度劳累,真正健康的人比例不足3%。
白领女性更容易受到妇科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威胁,而男性则面临猝死、慢性病、癌症等问题!
中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定义的人数仅占总人口的15%。与此同时,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剩下的70%则处于“亚健康”状态。通俗地说,这70%的人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器官、组织、功能没有缺陷,但感觉不舒服、疲倦、反应迟钝、活力下降、适应能力下降。他们常常处于焦虑、不安、无聊、无助的状态,感觉很累。
我国不少学者提出了亚健康的评价方法或诊断标准。其中,陈国元、陈青山、刘保言、陶茂轩等学者提出的评价方法或诊断标准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中医治疗亚健康临床指南》,从中医角度明确阐述了亚健康的概念、常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等。医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指出: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亚健康状态是指不能达到健康标准,在一定时间内表现为活力、功能和适应能力下降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相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的人群。药品。
在国外亚健康和慢性疲劳综合症是一回事。它们都是对一组以慢性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生理和心理症状的研究。但也有学者持有不同意见。美国是最早开展慢性疲劳综合症(CFS)研究的国家。 1988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正式将其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症”并给出了定义。 1994年,国际慢性疲劳综合症研究组(由美国牵头,澳大利亚、英国等国研究人员组成)修订了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慢性疲劳综合症定义:经临床评估、原因不明、持续或反复发生的持续 6 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慢性疲劳。疲劳是新出现的或明显出现的(不是终身的);它不是持续努力的结果;休息后不能明显缓解;与以前相比,它导致工作、学习、社交或个人活动的能力显着下降。
由于各研究对亚健康的定义不统一,所用的问卷或量表也不统一,各研究报告的亚健康检出率也相差很大,大多在20%至80%之间。亚健康检出率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与出生地、民族无关。一般来说,女性的检出率高于男性。
造成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包括: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长期心情不好等。
亚健康的主要特征包括:①身体、精神适应不良感受所体现的各种症状,如疲劳、无力、情绪变化等,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难以明确其状态; ②组织结构或生理机能与年龄不适应而导致功能衰退的各种无力表现; ③微生态失衡; ④某些疾病病前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身体方面可包括乏力、肌肉关节酸痛、头晕头痛、心悸胸闷、睡眠障碍、食欲不振、胃脘不适、便溏便秘、性功能减退、怕冷等。和热量,以及睡眠的舒适度。感冒、眼睛干涩等;心理方面可能包括抑郁、心烦意乱和焦虑。烦躁、易怒、恐惧胆怯、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等;社会交往可能包括不能很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工作和学习困难、不能正常处理事情等。人际关系、家庭关系、正常社交交往困难等。
我们对亚健康的认识还不够。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正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我们必须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才能调节亚健康状况,预防疾病的发生。
如果你真的有亚健康,你确实需要改变,包括你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以及你日常的工作方式,把自己调整到更健康的状态。
现代社会,十人中至少有八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从中医角度来看,亚健康是由于阴阳失衡造成的。那么中医如何治疗亚健康呢?
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竞争的激烈,中青年人承受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他们常常全身心投入工作,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也有很多人对自己的健康盲目自信。这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的不科学的自我判断。由于缺乏基本的健康知识,身体就出现了早期症状。他们总是认为这是一个小问题,忽略它,并忍受它。当达到一定程度时,疾病就会成为现实。
事实上,很多人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也被称为“灰色状态”、“第三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西医检查没有阳性体征,很难诊断。最后,他们往往被认为没有疾病,但实际上身体已经出现了症状。疾病的早期迹象。当我遇到小病或疼痛时,我会根据广告去药店买一些药来暂时应对病情。当身体无法承受时,正常工作受到影响,治疗期已过,病情已达到不可逆转的状态。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哪些人容易出现第三种状态?经常饮酒、吸烟、暴饮暴食、体重超重或体重过轻、夜生活多、上夜班、脑力劳动过度、女性经期前后等的人,如果不加以重视和预防,继续如果恶化,它可能会变成一种疾病。这些人最适合在症状期通过中医来解决问题。
中医调理亚健康
1. 针灸
针灸疗法的统称。针灸是将毫针插入患者体内的特定穴位,并采用捻转、提举等技术来治疗疾病。艾灸是将燃烧的艾条压在某些穴位上,灼伤皮肤,利用热刺激来治疗疾病。如今,它经常被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除了针灸之外,拔罐、刮痧也属于此类技术。
2.吸气和呼气
呼吸是呼吸训练的一种形式。通过改变正常呼吸,可以锻炼人的呼吸系统功能,相关支持系统,如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等的状态也会得到相应的锻炼。比如“吸一呼三”、“吸三呼一”等,变一次呼吸为多次呼吸,以训练身体耐缺氧的能力、增加肺活量等。
3. 指导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吴沁熙。 “五禽戏”这个名字最早的记载是南北朝陶弘景的《养性言名录》。但也有人认为,相传东汉名医华佗通过模仿虎、鹿、熊、猿、五种动物的动作,创制了一套预防、治疗、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起重机。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刚柔兼备、刚柔相济、是仿生运动的一种运动。方法可内可外,内可外用。汉代以前,类似的健身方法还有很多,称为导引。当代中医也非常重视此类技术。
4. 诱饵
通过少量使用特殊食物或食物组合来调整人体状态,称为诱饵。比如孙思邈在《千金一方》中记录了大量的饵料技术。当代中医聂文涛解释为食训。人体一生需要进行两项重要的锻炼:肢体功能训练和代谢功能训练。后者的首选是食训,但往往被当代人忽视。碳水化合物代谢下降:口渴,甚至糖尿病、低血糖、糖尿病足;脂肪代谢下降:肥胖,甚至高脂血症、脂肪肝、动脉硬化、冠心病;蛋白质代谢下降:尿酸升高,甚至发生痛风;代谢激素失衡:甚至出现甲亢、甲减(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5.按下并修正
“指导、纠正、纠正也来自于中心”(《素问·异法方方》)。可见,这是一项与指导齐头并进的技术。还有“推拿”、“踩高跷”、“敲印”、“安敲”等称谓。我国史籍记载,秦代名医扁鹊曾用推拿疗法治疗郭太子尸证。自秦朝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见按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最早的按摩书籍应该算是《黄帝按摩经》(十卷,见《汉书.艺文志》),但早已失传。但在现存的经典医书《黄帝内经》中,有很多地方提到按摩。例如《血气行志篇》“症候恐怖,经络不通,病由不仁所致,按摩捣药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的五个要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公民要长期保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绝非易事。每个公民都是从小开始的。
点击查看你是最棒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0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