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不能照顾自己,一切都让别人照顾,他们必然会变得懒惰和无能。在晋代,一些富贵子弟整天斗鸡玩鸟,过着伸手讨饭吃穿才开口的生活。后来,战争爆发,奴隶们逃命。这些孩子有马却不会骑,饭也煮不熟,只好坐着等死。现在的我们大学生也是半斤八两!大学生不知道如何挂蚊帐或洗衣服。他们上大学需要父母的陪伴。他们和父母一起挂蚊帐,把衣服裤子带回家“孝敬”父母,或者直接去干洗店等等,数量很多!简直就是把大学生培养成“虫”而不是“龙”。得出这些结论不正是从小缺乏自理能力培养造成的吗?
2岁至4岁是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和老师应该抓住这个时期,让孩子尽其所能,培养他们简单的自理能力。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于孩子们今后的生活也有着深远的意义。然而,现在大多数孩子的依赖性很强,自理能力很差。 ,使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重要。 “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纲要》在健康领域设定的目标之一。现在《纲要》多次强调“要把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放在第一位”,强调“健康”第一。由此可见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为了使今天的孩子成为21世纪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自理能力是迫切和必要的。本课题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情景操作练习,同时探索培养和提高儿童良好自理能力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同时在获得家长关注和配合的基础上,在家庭互动的形式,让新生拥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课程实施扎实。
二、研究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图使幼儿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掌握自我护理技能,巩固幼儿的自我护理意识,学习自我护理方法,促进幼儿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的形成。比如吃饭、睡觉、洗澡、排泄。 。
3.概念识别
自理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自助服务。照顾好自己是您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之一。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它意味着能够“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学会做自己不会做的事情”。这样会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吃饭、睡觉、洗漱、排泄等自理能力。
中产阶级儿童:指3-4岁的儿童,属于中产阶级年龄段。
4.理论基础
新《纲要》指出:“幼儿身体健康主要表现为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孩子只有具备基本、简单的自理能力,才能健康成长、健康发展。并指出:在尊重和满足孩子日益增长的独立要求时,避免过度保护和替代支配,鼓励和理解尝试照顾自己。
《幼儿园教育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2-3岁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了“凡是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都要让孩子做”的教育原则。
大量资料和研究表明,孩子无法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会影响孩子当前的生活,还会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相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这也会对以后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大脑的思维上。手、口、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连接。从小赋予孩子一双灵巧的双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词汇、增强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应该浪费孩子手中的智慧,而应该教给他们一些实用的、熟练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和独立的起点。
五、研究内容
(1)了解家长对教育、育儿的态度以及孩子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
古话说“子不教,父有罪”、“近红者红,近墨者黑”,还有“子不教者,父之过也”的故事和传说。孟母三迁”、“年少偷针,年老偷金”,都说明了对孩子进行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两位母亲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她们的看法不同,做法不同,结果也不同。面对孩子自己叠的凹凸不平的被子,A妈妈愤怒地对孩子喊道:“我说你不行,你还敢炫耀,还敢让开!我给你叠吧!”再次。”从此以后,孩子就不再想尝试自己做事了。 B妈妈却高兴地夸奖孩子:“嘿嘿!你今天自己叠被子了,真厉害,来,让妈妈看看!嗯,不错,如果把这里收拾干净就更好了。” ”孩子受到了鼓励,不仅被子叠得越来越整齐,而且我独立做事的兴趣和信心也越来越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强。
1、父母的养育态度直接关系到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为此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
附:中产阶级子女家长对子女自理的育儿态度调查问卷
亲爱的家长们,你们好!以下问题需要您诚实的回答。您的回答没有对错之分,但为了真实可靠地回答调查研究,我们需要您的真实答案。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1.您和孩子的关系如何? 1. 父子 2. 母子 3 祖父母和孙子女 4 其他(说明)
2.您的职业是什么? 1 工人 2 农民 3 知识分子 4 干部 5 个体工商户 6 其他(说明)
3. 你几岁了? 1.20—302.31—403.41—504.51—605.61以上
4.当孩子想用筷子吃饭但不知道怎么办时怎么办?
5、当孩子想拧毛巾洗脸,而你上班快迟到时,你会怎么办?
6、当你的孩子正在洗手时,你发现孩子在水里玩,衣服都湿了,你会怎么办?
7. 如果您的孩子在清洁碗时不小心打碎了碗,您该怎么办?
8. 当你的孩子要求你教他如何系鞋带,但已经到上班时间了,你会怎么做?
9. 当你的孩子叠被子但叠得不好,但那天来了客人,你会怎么做?
10.孩子排便后会擦自己的身体,但他的手很脏。你会怎么做?
11. 你的孩子想帮你洗衣服。你会怎么做?
2.附件:中学生自理能力实际水平调查
1、你的孩子会用筷子吃饭吗? A 可以 B 不可以
2. 您的孩子会正确洗手和漱口吗? A 可以 B 不可以
3.您的孩子有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吗? A 可以 B 不可以
4.您的孩子会自己清理和存放餐具吗? A 是 B 否
5. 您的孩子会擦桌子吗? A 可以 B 不可以
6. 您的孩子能保持地板、桌子和衣服清洁吗? A 可以 B 不可以
7. 您的孩子能按顺序穿脱衣服和鞋子吗? A 可以 B 不可以
8. 您的孩子会自己叠衣服吗? A 可以 B 不可以
9.您的孩子会存放自己的衣服和鞋子吗? A 可以 B 不可以
10.您的孩子会叠被子、铺床吗? A 可以 B 不可以
11.您的孩子能独立安静地入睡吗? A是否有B
12.您的孩子睡姿正确吗? A是否有B
13. 您的孩子是否以正确的方式洗牙、刷牙? A 可以 B 不可以
14.您的孩子能照顾自己吗? A 可以 B 不可以
15.您的孩子会正确使用手帕和毛巾吗? A 可以 B 不可以
16. 你的孩子会尽力帮助你吗? ? A 可以 B 不可以
17. 您的孩子会洗手帕吗? A 可以 B 不可以
(2)观察并了解儿童自助服务能力的水平。孩子的自理能力贯穿于孩子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它在日常生活活动中不断得到巩固。观察方法中我使用了清单法。记录孩子日常自理能力:
观察中产阶级孩子的自我保健内容
结论选择
有能力的
不能
基本能力
1、孩子能安静地吃饭吗?
2、孩子能把餐具清理干净并放在指定的地方吗?
3. 孩子可以保持地板和桌面清洁吗?擦桌子?
4、幼儿能正确使用毛巾吗?
5.幼儿能正确漱口吗?
6.幼儿能正确洗手吗?
7.幼儿能安静地入睡吗?
8. 孩子能按顺序穿脱衣服、鞋、袜吗?
9、幼儿可以叠被子、铺床吗?
10.幼儿可以自己看管厕所吗?
11.幼儿可以根据气温增减衣服吗?
12.幼儿可以收起玩具吗?
(三)探索培养儿童自理能力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
1、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孩子的自理意识。
对话法: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问答或对话的方式丰富知识。例如,通过“我是中班”、“我学到了一项新技能”、“妈妈的小帮手……”等对话活动,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孩子意识到他们有能力做得更好。事情,并为自己能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而感到高兴。
通过区分不同的行为(能自理的和不能自理的),巩固孩子的自理意识。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各种不同行为的图片、视频等,让孩子通过比较来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
又如,讲“别说我年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故事以及观看相关电视节目等,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激发孩子做事的欲望。参加。通过诗歌和图画帮助孩子充分理解作品的内涵,并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行动来感染和教育孩子。通过课堂上的集中教育活动,教会孩子们识别服装类型,如夹克、牛仔裤、衬衫、裤子和其他季节性服装。详细了解各种餐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总之,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孩子可以学会自己做事,增强自理能力。
2、教幼儿自理技能,用多种形式形象地教孩子学习各种自理技能。
答:游戏。按照《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将教育融入到各项活动中,重活动过程,不重结果,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学习。比如表演和角色游戏:“给小猫洗脸”、“给布娃娃扣扣子”等,这些游戏利用拟人化的情节来巩固自理能力。在这些游戏中,孩子们将学习一些基本技能,例如吃饭、穿衣和分类玩具。然后,帮助孩子将其转移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自然、友善、活泼,效果明显。又如竞赛游戏:此类游戏主要利用竞赛活动来巩固生活技能,培养自立和竞争精神。有穿衣比赛、穿鞋比赛、叠被子铺床比赛、使用筷子比赛等。
B:儿歌。通过简短、流行的儿歌和有趣的情节,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育!比如“掖好裤子”:哥哥,哥哥,请照顾你的小妹妹,妹妹,妹妹,请照顾你的小妹妹,大家一起帮忙就可以了。又如教幼儿系鞋带时,我们可以结合歌曲《系鞋带》: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手,钻进一个大洞,用力拉耳朵,化作蝴蝶行走。让孩子在歌曲的欢乐中学会如何轻松独立地系鞋带
3.巩固孩子的自理行为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迭代的过程,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教师要经常监督、检查、提醒孩子,使孩子的良好习惯不断强化,自觉行为逐渐形成。
(1)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行为。上厕所、洗漱、随处添加零食,都体现了孩子的生活自理水平。我们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机,引导和监督孩子的自理行为,使其成为一种习惯。比如,如厕后自觉整理衣服的习惯、饭前便后正确洗手的习惯、饭后正确漱口的习惯……
(2) 在区角活动中练习自理能力。让孩子在角落活动中掌握技能、练习技能、熟悉技能。例如,作业区域规划了系鞋带的方法;放置各种豆子,让孩子练习使用筷子;娃娃被放置来练习扣扣子...
4、居家合作
家长要孜孜不倦地教导孩子正确的方法,耐心地帮助孩子,鼓励孩子独立完成。
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能力和年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父母不应该溺爱孩子,什么事都为孩子做。不要剥夺孩子做事的权利。只要没有危险,就让他们去做吧。
家庭和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保持一致,统一思想认识,讲究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致性就必须有一致性,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保持……
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达成目标共识,共同要求孩子,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并逐步提出新的要求。
老师们不断在家长专栏里宣传知识,针对部分家长的误区进行个别访谈,并用理论和案例进行讨论。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冰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不可能靠一两次教育就能见效。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到,我们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要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并与家庭的团结相结合。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培养出较强的自理能力。现实。
6、研究对象:我园中班幼儿40名
7、研究方法: 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家长对教育、育儿的态度以及孩子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
观察法: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教师注意观察并记录幼儿的表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及时改进,调整教育方式和方法。
行动研究法
八、研究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题计划。 (2005年4月-2005年5月)
第二阶段:收集数据、实施计划、及时调整。 (2005年6月-2006年4月)
第三阶段:分析总结,撰写论文。 (2006年5月-2006年7月)
9. 可行性论证
(1)本课题的实施立足于幼儿日常生活,切合实际。
(2)申请人高度重视子女的健康发展,特别是自理能力方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2649.html